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蘇卉羚 讀書心得

學習的意義

37.jpg
中文書名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書籍作者
簡媜
出版單位
印刻
出版年月
200706
版次
初版

圖書作者與
內容簡介
看到孩子進入一所校園氛圍親切、老師臉上掛著笑容的學校如沐春風(那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讓我眼眶微紅),展現了積極學習與主動閱讀。看到我們一家暫時脫離令人沮喪不斷紛擾的社會,卸除無力感之後,心情如在桃花源安頓一磚一瓦般愉悅。看到帶一個「家」一起出遊,分工合作,每一件記憶都顯得熱鬧珍貴。看到孩子在溫暖有禮的學校變得溫暖有禮,我們在文明的社會變得文明,處於微笑社會也時時在臉上掛出微笑。
於是,我知道這趟旅行最特別是,展現了全家一起出遊的「短期租住」模式──非小留學生或母袋鼠帶小鼠型的移民行動,而是大人小孩共同體驗的「遊學」之旅──遊小學、遊生活、遊山川。旅遊,也是教育與學習的一部分,浸泡於他人社會藉以檢查自己社會之有所不足,或許就是這趟旅行漸漸跨過私體驗界線進入公眾思維之後,不得不負起的任務。
我希望這趟旅行中關於小學教育的種種見聞實錄,能展現異於教育理論的親和力與臨場感,讓「小學部隊」同胞們──包括小朋友、老師與父母──從中獲取活力與熱能,即使是一點驚訝一絲遲疑也比麻木沮喪好。遇事我總想,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做不到?這種想法意謂著還有改革的熱情與學習潛力。借他山之石或許能對照出我們根深柢固的某些觀念不只不是「學習」而是「反學習」,某些填鴨式教育技倆乃過去聯考的餘毒。這些觀念與作為雖然「保證」了孩子在成績單上的數字,卻可能逐步扼殺「閱讀食慾」與「學習的興奮感」使之從小就是個「投機客」──要考的才讀,不考的不讀。最後,變得像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離開學校就不再看書了。

內容摘錄
1.我希望每個學生都喜歡上學,像春風吹來,每一片樹葉以口哨響應,我希望每一位老師教學青春永駐,即使白髮如霜亦不覺得疲倦,我希望那方方的講台是阿拉丁的魔毯,老師帶領一群孩子探索生命,遨遊知識殿堂。
2.
你可以踩著別人的步伐前進,也可以另闢一條路,讓他人追隨。有趣的是,每個人選的一定是自認最好的方法。

我的觀點
我覺得這是一本能一直回味再三的書,書中敘述到了老師的期望,老師盼望每個人都可以開心的看書,並且瞭解讀書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學著懂得享受,最重要的是讀書是為了自己,並非為了任何人而讀。「你可以踩著別人的步伐前進,也可以另闢一條路,讓他人追隨。有趣的是,每個人選的一定是自認最好的方法」路是靠人自己一點一點的慢慢走出來的,每個人的選擇都不會相同,唯一自己嘗試過才會知道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開學的時候,老師給每個同學一個紙袋,裡面有老師要給孩子的十二樣禮物,每一件物品都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牙籤是為了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橡皮筋是為了提醒你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OK繃可以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鉛筆可以寫下你每天的願望。橡皮擦為了提醒你每個人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沒有關係的。口香糖可以提醒你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棉花糖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了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巧克力是在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面紙則是可以提醒你幫助別人擦乾眼淚,堅強的繼續向前走。金線是為了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銅板是為了提醒你。你是有價值的。而且是有特殊性的。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著特殊性的價值。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含義在於必要時可以找老師談談。」每一件禮物都是老師用心準備希望能帶給孩子不一樣意義的禮物,每個禮物的背後都有著如此非凡的意義。
教每個學生做人處事的哲理,沒有處罰,沒有責罵,僅含著意義深刻的提示,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特殊性。如此特別的開學禮物也深刻的表現出這位老師教育學生的重點和其他老師有很大的區別,大部分的老師只要求成績和其他各種不同的才能,這位老師重視的卻很不一樣,讓我很欽佩。
在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有著深深的體悟,去感受作者用文字想訴說想帶給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知道連在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能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更應該要更加有寬闊的心來包容與我們不同的文化,都要抱持尊重的心,不同的文化中難免會有些小衝突,但是只要互相溝通調適,很多事都是能順利化解,我們彼此應概要互相學習好的,追求進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寬闊,不斷更新自我。
書中作者的孩子在國外接受到的教育,與臺灣的教育制度當然是有很大的差別,當我們面臨到教育體制有缺陷時,就應該正視問題,想辦法解決,不是一直去模仿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學習不單單只是一直追求成績單的數字,除了課本和參考書上的知識外,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意發揮都是我們最缺乏的,我們應該要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缺點,然後積極的突破自己,。找出優點。

討論議題
1.     台灣的教育制度和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台灣的教育思想越來越崇洋了,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主見。
2.     A++的人真的未來就會成功,成為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嗎?
其實不然,我覺得分數不能代表一切,做事的態度才是重要的。
3.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為何而學習嗎?
我們為學習而學習,有時候根本不是真的想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