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林欣怡 讀書心得


把話說好的重要


中文書名
八十三年散文選
書籍編譯者
林錫嘉
出版單位
九歌
出版年月
1995410
版次
初版

圖書作者
內容簡介
在臺灣整個社會變了樣的此刻,散文作家們如何在作品裡反映時代的現象?今年散文選中在這方面有極為不凡的演出;有社會現象的批判,有時代變貌的感喟,尤其在「永遠的親情」卷中有令人深深為之感動的篇章。特別推出的「初啼新聲有夢」一卷,收錄年度新銳散文作者的作品,使八十三年散文選呈現老幹新枝式的多樣風貌。

內容摘錄
1. 只要想到台灣人好品質的失落,想到愈來愈多台灣人關閉內心的門窗,成為冷漠無感的人。只要這樣想到,那麼不論在山林、在海邊、在鄉村、在城市,想到這個令我憂心的問題,我就會深深的嘆息!
2. 自由的雲隨瀟灑的風漂流,優美的心跟著無邊的思想湧起,那漂流的與湧起的因內心打開而匯流,響動著生命裡感人的音樂!
3. 幸運,不是憑聰明才智或努力所可以得來的。為整個時代著想,我情願它能繼續容許人們慢慢的儲蓄,規規矩矩的購屋,而不要使銀行貸款淪為商人炒作,賺取不義之財的工具。

我的觀點
這本書裡面有放了很多人的散文作品,裡面的每篇文章中前面也有對作者的介紹,它還有幫散文做分類,每一個分類還會下一個大標,而且他還會為他所做的標題作解釋,解釋這個標題所要代表的意思,還會寫一些有關散文裡面大概的內容,看裡面大概是在寫什麼,書後面也說到,近年來的散文變化蠻大的,五零年代寫的是一些有關親情和大自然風光,借景抒情,表現出這個年代純樸敦厚的風格,而到了七零年代後,因現在社會過於繁忙,以及內心對功名過分追求,造成了自我意識過分強調,文學上起了極大起了變化,使得散文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
永遠的親情裡面,有篇文章「檳城香火」,內容是在寫一個人因為是台籍青年,被徵招穿上了日本軍服,派往南洋參戰,戰爭結束後杳無音訊,後來因為作者父親一直寫信到國防部,才知道消息,靠他的兒子跟作者寫信才有聯絡,但最後還是失去了聯繫,作者靠著在當地做日報的朋友,又再次找到他的舅舅,她才明白為何它舅舅不再返鄉,而且他兒子也死了,沒辦法跟他們做聯繫,雖然跟他們沒辦法聯繫,但也還是家族的一份子,在那個年代有些人也因為戰爭而失去跟家裡的聯繫,儘管沒有了聯繫,但也還是會記得那位親人,在那個時候被叫去戰爭的人真可憐,家人們也都會過得提心吊膽的。
心理的門窗裡面,有一篇文章,「打開心內的門窗」看完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人如果都能夠打開內心的門那該有多好,打開了內心那扇門,視野開闊了看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但現代的人,因為現實的折磨、貪婪的誘惑、僵化的教育與思想越來越失落,許多人都關閉了門,變成了冷漠的人,現代的人連廟裡的神明也都敢去偷,害的廟都要上鎖,以前晚上幾乎每戶人家都可以不用上鎖,到了現在每戶都要上鎖,深怕東西被偷走,真不曉得為什麼他們會有那個膽跟那種心態去做那種事,或許是出了什麼事或是遇到了困難,但是只要想一想就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那些事是不能做的,要好襖的珍惜擁有的一切事物。
詠嘆調裡面,有篇「時間畫廊」,時光流逝,去參加小學同學會,回想起上國小還以為是昨天剛發生的事而已,但現在人都長得不一樣了,從洗石後到現在所居住的玩竟也都變得有所不同,以前台灣田野蠻多的,現在幾乎都拿去蓋高樓大廈了,以前的空氣品質比現在的還要好很多,現在有許多的工廠都製造廢氣,還會排放廢偉到附近的河川,久了後使得現在全球暖化,害的北極兄都快要沒有地方可以住了,以前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樹木,但現在有些人為了要賺錢,都會去山上砍樹去賣,還有人混在山上開發導致土質鬆落,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很多事都會變得不太一樣。

討論議題
1如今的社會是否跟以前的相差很多呢?
2.現在這樣的社會現象是否能夠在之後做一些改變呢?
3.現代人是否對一些事情都開始變得冷漠了許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