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可以創造奇蹟 |
|
|
中文書名
|
因為有你,我很幸福!
|
|
原文書名
|
The Stars, the Snow, the
Fire:
Twenty-five Years in the
Alas-ka Wilderness
|
|
書籍作者
|
潘娃林.努塔拉翁
|
|
書籍
編譯者
|
璟玟
|
|
出版單位
|
八方
|
|
出版年月
|
2012年11月
|
|
版次
|
初版
|
|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艾姐,一位在醫院病房工作30年的資深護士,當她的丈夫罹患癌症時,親身經歷是醫護也是病人家屬的雙重煎熬。
走過生命中那段淚眼相對的日子,她決定幫助更多病友完成人生最後的心願!
她用心傾聽,幫助病患時現心願,讓每個人擁抱她——「謝謝妳,愛解,我好想抱抱妳……」
|
|
內容摘錄
|
1.危機不僅是轉機,也是一個可以將小愛化為大愛的契機。
2.不要等,不要認為明天在做也一樣,因為今天有可能是他或是自己的最後一天。
3.家是一個人的原點,如果能在親情溫暖的包圍下離開,就是真正的福報。
4.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底線,沒有邊界,縱使山高海深也無法比擬。
5.萬是無常,是上只有兩件是是確定的,就是生與死。
|
|
我的觀點
|
世上只有兩件事是確定的,就是生與死,每天都會有新的生命誕生,也會有人失去生命。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護士,大家都叫她艾姐,雖然她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她很喜歡學習生活上的常識、知識,也很喜歡幫助別人,後來她決定報考護士,她小時候就患有氣喘,所以常常要跑醫院,但是護士都是兇巴巴的,所以她決定要當一個溫柔的護士。
擔任護士工作時,她必須安慰病患和家屬,但她不知道病患與家屬的感受是如何,直到她的先生被醫生診斷出患有癌症,甚至活不到八個月時,而她才真正體會到「沒有自己體驗過,是不會了解的。」病患與家屬的痛苦與難熬。當她的先生第三次的坐在窗台上打算尋死時,還好她及時發現,並且決定帶她先生回家,不再進行化療,從那天起艾姐每一天都會給她先生擁抱,安慰他,這些動作讓她的先生對自己的生命漸漸有了信心,後來奇蹟出現了,身體漸漸轉好,這告訴我們愛與心念的力量,真的可以創造奇蹟。
當作者協助末期病患完成死前的願望之後,讓她學到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不要認為明天在做也一樣。她告訴我們不要等,因為今天可能是他或是自己的最後一天。
有一些願望聽起來只是小事,但對癌症末期病患而言,這些小小的願望,卻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父母知道自己不久人世的時候,最放不下的往往都是孩子。尤其是經濟上有困難沒能力照顧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更是加倍擔心了。
很多人當生命快結束時,寧願回到家安心幸福的死去,也不願在醫院孤單、痛苦的離開人世。
多年後,她幫助過不少即將離是的病患完成最後的願望,但是還是有些病患未能得償所願,後來作者把這些病患的故事寫成這本書,希望能給還在人世的人或是即將離開的人一些鼓勵。
當護士對我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這種職業必須要有很大的勇氣,不怕血,還要很有忍耐力……等。護士不是個簡單的工作。艾姐不像一般的護士,她很溫柔,而且能真正體會到家屬的心情,有些護士並不能真正的體會到家屬的心情。艾姐之所以能體會到病患或病患的家屬的心情是因為艾姐的先生也得過癌症,她陪伴著自己的先生,每天照顧著他、擁抱他,後來奇蹟終於發生了,她先生的病情好轉了,而且還能繼續工作了。經過這個危機,艾姐從原本只是克盡職責地照顧病患,轉成希望盡可能給病患帶來人生最後的快樂與希望,只為了讓他們沒有遺憾地離開人世。
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不要等,今天有可能就是你身邊的人或是自己最後一天。」「不管小孩子多煩、多令人生氣,父母最牽掛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都是愛著我們的。」「幫助別人一點都不難,只要你有心,也不用花很多時間。」
|
|
討論議題
|
1.如果是你是當事人,你會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
2.如果你是癌症末期的病患,你會怎麼面對你的病情?
3.要如何陪伴癌症末期的病人走完剩下的人生?
|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蔡宜真 讀書心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